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4章(1 / 2)

别说是见惯后世舆论手法的刘瑞能把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就连黔首们都能把拥护《周礼》的儒生问得哑口无言。

毕竟春秋战国时打得再狠,只要不碰上杀神白起那种奇葩,仅凭各国的文化交流,血缘关系,就算是 “我蛮夷也”的楚国和吃鸡成功的秦国都会考虑手下留情。

而要是让外族入侵……

呵呵!

自家人都能打成个猪脑子,你还指望外族对你手下留情。

做梦去吧!

况且以黔首们简单粗暴的家族观来看,周平王就是个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败家玩意。

别提那些让人头疼的政治原因。就说姬姓诸侯又不是死绝了,你要是嫌阿父偏心就找叔叔伯伯们上门理论,支持你去清君侧啊!王畿周围又不是没有实力强大的姬姓大国,你一大宗的继承人遇事不找同姓,找外王父是咋回事?好,就打你叔叔伯伯不想管,只有外王父靠得住。可是你外王父带着盟友打手夺了家产也就罢了,为啥还让打手把家里洗劫一空?最后还把家里的祖田划给打手!!

这……

这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更离谱的是,给孙子出气的西申国和支持西申的缯国下场如何?

喝西北风的老秦人表示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当然,不仅是黔首们聊得起劲,现场的官员们也在读书人里宣传此事。

不仅有晁错在背后推波助澜,甚至因辕黄之争而与儒家结下梁子的黄老学者们也在后面帮帮场子,说什么也要把逐渐兴起的儒家势力给拉下去。

而在江淮与关东一带,与关中不大对付的吴王刘濞和淮南王刘安嘴上说着太子刘瑞狂妄无礼,不似吾等善待文人。可私底下对儒家,尤其是鲁儒过分宣扬《周礼》的优越性嗤之以鼻,甚至产生要不要重用儒家的困惑。

毕竟他们都姓刘,就算是取代大宗,也不可能废除《汉律》,顶多是像吕后和先帝那样在上面删删减减。

至于用《周礼》取代《汉律》……别开玩笑了,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军权财权和对司法的解释权是绝不能丢的。甚至说得更直白点,司法就是一个王朝的天命体系。

周公旦制《周礼》以对殷商的鬼神之说,而始皇定《秦律》也是为了将六国的官方痕迹一一铲除。

刘瑞问“尔等忠得是刘姓汉室还是东周遗王”虽然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搁在习惯性多想的藩王耳里并不夸张,甚至让其过度联想。

回忆一下六国贵族的所作所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